随着科学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形式和领域间的学科交叉,使跨学科研究成为科学领域中的常见现象,探索和推进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促进大学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界开始正式使用“学科”一词,可以说,“学科”从根本上就是一种分门别类地知识体系。而“跨学科”主要指促进因日益专业化而孤立的学科之间进行整合,后来世界各国对“跨学科”都有相似或相近的认识与界定,通常指多门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包含思想的简单交流以至较大领域间的交叉联系,涉及教育与研究的概念、方法、程序、认识论、术语、数据,以及组织关系,等等。
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以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共同发表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的报告,界定“跨学科研究”为团队或者个体的一种研究模式,整合来自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学科或专门知识体系中的信息、数据、技术、工具、视角、概念和(或)理论,以提高基本认识或者解决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跨学科研究的发展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
跨学科研究是近来科学方法讨论的热点之一。跨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地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近年来一大批使用跨学科方法或从事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科学家陆续获得诺贝尔奖,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就其深刻性而言,跨学科研究本身也体现了当代科学探索的一种新范式。
与传统研究面临的问题相比,目前的科学研究在类型、规模和难度上都有巨大不同。首先,学科跨度加大、数目增加、非学科类内容日益增多,方式日趋复杂,界限越来越不明晰;其次,科学研究中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通过这种组织,不同的学科和领域的人们自觉地走到一起,开展合作性的科学研究,学科封闭越来越没有市场和发展空间;再其次,人文与社会科学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它们甚至大规模地向自然科学和技术进行反向渗透;最后,社会开始不断接纳跨学科研究的价值观。
与目前科学研究所面临的情景相适应,跨学科研究的特征在研究内容、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上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跨学科研究所涉及的课题及研究内容大多是总体的、复杂的、多系统的问题;跨学科的研究多以问题为核心,需要依靠跨学科、多学科的专家智慧来解决;跨学科研究基本上采用跨学科和多学科的方法和手段。
当今时代,电子信息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分化不断加剧,知识更新换代迅速,学科的发展需要具有宽广的科学基础。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我国电子信息教育和研究领域的一支主力军,学科领域具有极强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特色。学校现有体制对于从事规模不大、以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有利的,但不利于承担国家重大的科研项目,不利于发挥多学科优势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电子信息学科技术的热点研究方向和重大问题,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科技创新迫切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前沿性与学科交叉性相结合、实体与虚体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这样可以开展前沿性的问题研究和科学技术攻关,使学校在一些重要领域进入国际前列。
国内外高校的探索促进了交叉学科研究
国际上,麻省理工学院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大规模跨学科研究,今天已拥有71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研究项目,它们在5个学院内部以及学院之间构成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相互交叉的跨学科研究体系。柏林工业大学为促进学科整合和前沿科学的发展,设有大量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加强研究所之间的跨学科、跨学术领域的科研合作,以适应解决现代社会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需要。
在国内,北京大学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大力开展应用研究,特别是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设有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其基本任务是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开展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培养交叉学科的优秀人才。清华大学在2004年顺应跨学科研究趋势,对科研体制进行了改革,强调突破学科界限、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以及推动学科交叉集成的科学研究,致力于主动突破所在院、系的界限,积极促进跨大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并有重点地支持和建立若干跨学科研究中心。此外,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都组建了多个跨学科研究中心。这种多学科联合的科研中心促进了高校新兴边缘学科和整个科研工作的发展。
为更好地整合校内资源,加强学科交叉和人才会聚,电子科技大学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针对国家重大专项的特点,结合学校电子信息领域学科门类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优势和特色,在发展传统优势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平台建设,组建了对地观测技术研究中心、卫星导航技术研究中心和航空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三个跨学科研究中心,以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这些科技创新平台充分体现了多学科间的基础性、前瞻性、先进性、交叉性和共享性,使跨学科思维和合作成为根本特征。
电子科技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是以专业技术领域为牵引的科研机构,是跨院系、跨学科的科研平台,是学校承接重大重点任务的载体,它代表学校参加相关专项的技术和学术活动,实行实体化运行。研究中心围绕国家重大专项组建,负责对校内相关项目建议进行整合与集成,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以技术集成创新为核心,推动学科交叉研究,谋划、争取、完成重大专项任务。跨学科研究中心还将根据情况发展,调整已有科技方向规划和领域布局。
积极开展高校跨学科研究体制与机制改革
要正确处理跨学科与单一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组织与传统学术组织的关系。学科是一种分门别类地知识体系,很明显,单一学科研究是跨学科研究的基础。同时,跨学科研究则代表了科学发展的方向,跨学科研究既可以填补学科微观化后的空白,又可以强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激励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因此,跨学科研究和单一学科研究具有互补关系。我们在鼓励跨学科研究的同时,绝不能忽略单一学科的研究和积累。与此相适应,大学的跨学科学术组织也是建立在学科分化的传统学术组织,即院、系划分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大学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是以学科群(树状结构)为基础,按研究问题需要,以不同的集合方式将学科群连接成网状学科结构,并形成以某一学科(群)为主体的组织体系。因此,鼓励并积极组建跨学科的研究机构与现行的传统学术组织并不矛盾。
要高度重视跨学科研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经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吸引广泛的社会参与。加强与产业界和各级政府的联系,并吸引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大学跨学科研究得以迅速发展的动力之源。现在的大学早已不是原先的“象牙塔”,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大学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水平,还有赖于大学主动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因此,跨学科研究机构的设立和项目的培育都必须以满足社会经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在广泛吸引社会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要积极探索适合跨学科研究的体制和机制。促进跨学科研究,需要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环境,需要一套保障形式多样、层次广泛且相互交叉的跨学科研究体系顺畅运转的运行机制,必须要有一套严密而灵活的组织体系。组建跨学科研究机构是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必然要求,积极探索适合跨学科研究的体制和机制更是工作的重点。建若干跨学科研究机构是容易的事,困难的是怎样让这些研究机构运转起来并发挥作用。此外,我们还需要大力培养跨学科研究人才,鼓励学者和专家从事跨学科研究,但同时也鼓励学术自由和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必须认识到两者并不矛盾。就像学术自由和自由探索是高校的灵魂一样,学术自由和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同样构成了跨学科研究的基石,而这也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模式。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原电子科大校长、四川省政协委员 邹寿彬)